德沃伊竞标重建圣母院尖塔,霍克尼入时代榜单

上周,巴黎圣母院大火牵动全球目光。4月18日,比利时艺术家维姆·德沃伊宣布自己将参与重建巴黎圣母院的竞赛,并且已经在准备修复这座中世纪大教堂的提案。美国《时代》杂志近日公布了2019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大人物,其中两位视觉艺术家分别是82岁的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与98岁的委内瑞拉女艺术家露西亚·乌尔塔多,前者是当今全球“最贵在世艺术家”,后者的人生首场美术馆个展将于下月举行。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比利时 | 艺术家维姆·德沃伊
宣布参与巴黎圣母院尖塔重建国际竞标赛,作品曾深受哥特建筑影响

维姆·德沃伊
4月18日,据《The Art Newspaper》报道,比利时艺术家维姆·德沃伊(Wim Delvoye)宣布自己将参与重建巴黎圣母院的竞赛,并且已经在准备修复这座中世纪大教堂的提案。
不久前,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发起了重建巴黎圣母院尖塔的国际建筑竞标赛。
“据总理菲利普的设想,一个符合当代技术与表达的新尖塔可能会是此次竞赛的结果。因此,维姆·德沃伊团队正在努力构思初步提案,”艺术家工作室的一份声明中指出。
当地时间上周一,巴黎圣母院93米高的尖塔在一场重大火灾中倒塌,这座尖塔建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建筑师欧仁·埃马纽埃尔·维奥莱-勒-杜克(Eugène-Emmanuel Viollet-le-Duc)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这场国际竞赛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重建一个如同维奥莱-勒-杜克设想那样的尖塔,”菲利普告诉法国媒体。
德沃伊以其激光切割的不锈钢作品出名,他创造了新哥特风格的塔楼等等。2012年,他在卢浮宫展示了一个名为“苏波”(Suppo)的螺旋形塔,这一作品受到佛兰德哥特建筑的影响。

2012年,维姆·德沃伊在卢浮宫展出的作品“苏波”,图片:StudioWimDelvoye
“基于多年来对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钻研,维姆·德沃伊对于为巴黎圣母院尖塔的重建做出贡献充满信心,”其工作室的声明中写道。
(文/钱雪儿)
英国 | 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与露西亚·乌尔塔多
入选《时代》杂志2019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大人物

大卫·霍克尼

露西亚·乌尔塔多
上周,美国《时代》杂志公布了2019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大人物,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入选榜单。
2018年,时年81岁的大卫·霍克尼,凭借1972年的油画代表作《艺术家肖像(泳池及两个人像)》在佳士得纽约拍场,以903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26亿元的成交价,
摘取“最贵在世艺术家”桂冠。

大卫·霍克尼,《艺术家肖像(泳池及两个人像)》,1972年
日前,展览
“霍克尼/梵高:大自然的喜悦 ”
(展期至5月26日)正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进行。展览负责人、来自梵高博物馆的埃德温·贝克尔(Edwin Becker)在为《时代》撰写的文字中写道:“霍克尼曾受到一众著名艺术家的影响,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将他的作品与他的艺术缪斯梵高并列展示。”
霍克尼谦虚地说:“我想,我与梵高,实际上并不能相提并论。他可以非常非常清晰地观看世界,他知道自己可以清晰地看。我想我也可以十分清晰地看,但并不像梵高那么清晰。不过,梵高的朋友不多,我想他刻意如此,他才能在三年内完成了所有的画。”
贝克尔也提到了霍克尼使用iPad绘画,并称“以独一无二的自发性创造了迷人的作品”。对霍克尼而言,iPad是一种全新的媒介:“我是最早使用iPad的画家,它们一出现在加州,我就买了一台寄回布里德林顿(Bridlington),用了6个月实验,然后就很好地驾驭它们。

露西亚·乌尔塔多,《无题》,约1950年 图片版权:艺术家及Hauser & Wirth
与霍克尼共同入选“百大人物”的另一位视觉艺术家是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女艺术家露西亚·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乌尔塔多在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探索身体及其情境(自然、环境、宇宙)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借此表达普遍性和超越性的问题。现年98岁的她,此前没有一件画作拍卖,下个月她将在伦敦迎来人生首场个人美术馆作品展。
(文/畹町)
挪威 | 艺术家凯蒂·派特森
建造一座“未来图书馆”,艺术作品将在百年后才完成并公开

凯蒂·派特森 图片来源:《卫报》
一件艺术作品需要耗时百年才能完成,必然无法见证其完成的艺术家是怎么想的?
日前,38岁的苏格兰艺术家凯蒂·派特森(Katie Paterson)的项目“先有山”(First There is Mountain)在英国各地巡回展出,与此同时,她那需要100年才会完成的作品“未来图书馆”受到了外媒的关注。
2011年,凯蒂·派特森受邀参加一场会议,会议的任务是为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块滨水区域比约维卡(Bjorvika)发起一个公共艺术项目。派特森想到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当时,我想到了一个曾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看起来显然荒谬至极的想法,”凯特森说道。
这件作品名为“未来图书馆”,始于2014年,将在一个世纪后实现。2014年5月,人们在奥斯陆附近的一片森林里种下了1000棵挪威云杉树,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这些树将会被砍伐,用于造纸,纸上将印下由100位作者写下的文本所组成的“选集”,每年会由一位作者提交一份文本,直到2114年,整部文集才会被出版公开。
这个项目的实现需要大量的努力,不过,帕特森“神奇地”说服了人们:当地机构免费提供了森林地,而林业工作者们则义务打理森林。

“建造”凯蒂·派特森“未来图书馆”的森林
接下来的任务是要确保这项长达100年的项目能够循序渐进地持续下去。派特森表示,每年,在森林的年庆中,一位作者提交其文本的纸质副本和电子副本,目前,已有五位作者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其中包括加拿大女诗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和英国演员兼作家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实体手稿必须要用激光打印在档案纸上,从而能够比喷墨等持续更久。这些手稿将保管于图书馆的保险柜中。电子版则由奥斯陆城市档案馆保存。
“不过,实体的手稿副本是最重要的,”派特森说道。
(文/钱雪儿)
上海|设计师蒋友柏
以艺术家的标签面对社会,每幅画都是一个故事

蒋友柏(中)
此前,蒋家的后人蒋友柏一直以设计师的身份面对公众,而如今,他正摇身一变,选择以艺术家的标签面对社会。
4月18日,蒋友柏作品展“海上蒋画”在上海言午画廊拉开序幕。这次展览也是蒋友柏的第二次个展,共计展出其80余幅新作。
蒋友柏的创作以水为底,加入油漆、墨、水彩等多元材料,呈现出一种实验性,也可从中感受到明显的东方语言。正如他自己所言,“旧的东西常常一现代就容易出问题,所以我擅长的是在旧的东西里发现或找到某些破损,再用新的东西缝起来,却不改变旧。”
鹦鹉、猫头鹰、海豹、企鹅、长颈鹿等动物是蒋友柏作品的主角,这些主角柔和的身躯对比真实的眼神,蒋友柏给每个角色注入了鲜活的性格,安静、雀跃、忧郁、欢乐,他们拥抱古意泼墨,显现本真的颜色。

蒋友柏画作
在开幕式现场,蒋友柏谈及了自己的绘画经历,他表示自幼年就开始习画,走上设计师的道路后也一直在进行绘画创作。同时,他也强调了自己的“非科班出身”,技法也非传统,例如在一些画面中,用刮刀画出毛笔的效果。
他表示自己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感悟,将每天当成初生和末日,关注生活细节。在作品中以英文注解的方式记录每阶段的心情。蒋友柏希望,“每幅画都是一个故事,虽然是我的故事,但也可以投射出观看者的故事。”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