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苏莉 通讯员 黄震宇
经过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会场的精彩亮相,《丝路金桥》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之桥,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它的创作者舒勇也再次被公众瞩目。
9月3日下午,民进会员、当代艺术家舒勇接受了记者采访。
舒勇外形消瘦,但当他开口谈艺术,他的话语变得很有力量。
必须做点什么“去唤醒他们”
舒勇出生于山城溆浦,湘黔铁路是他儿时与远方取得联系的唯一途径。
“小时候希望能够沿着这条铁路一直走,走到铁路的尽头。”舒勇回忆,“这条铁路的尽头对后来的我来说,就是广州美术学院。”
1992年,舒勇租住在广州美术学院附近的城中村。由于城市和家乡的环境差异悬殊,舒勇对大城市的第一印象并不美好。当年的城中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生活在其中的人对此却已经麻木。舒勇有一种冲动,必须做点什么去“唤醒他们”。他买来大量卫生纸,铺在大街小巷。被白色卫生纸覆盖的街景,像一个坟场。舒勇希望营造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引起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结果,这个行为艺术触怒了城中村的居民,他被愤怒的村民赶出了居所。
舒勇不断地在不同的场景复制这个作品,也不断地遭到批判和驱赶。但这次尝试,坚定了舒勇探索环保艺术的决心。他的环保艺术作品《大地环保》《心系大自然》《地球在流血》等接连面世,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他被冠以“中国环保艺术第一人”的称号。
对于舒勇自己来说,环保艺术创作中最深刻的印象,是在一个垃圾场上创作的环保艺术作品被媒体报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最后垃圾场被改造成了绿草地。这让他看到了艺术和传播结合产生的力量。
《丝路金桥》:站在全球化背景下讲述的中国故事
雕塑装置《生命之花》、公共艺术《九问深圳》、油画《中国神话》系列、国画《高处》系列、电影《铸铜墙铁壁》……这些种类繁多的艺术作品,只是舒勇艺术创作的一小部分。
这些年,舒勇在行为艺术、油画、建筑、电影、音乐、装置等多种艺术创作形式之间跨界、穿越,绽放艺术之花。在他看来,艺术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是他表达价值观的手段。
舒勇的艺术之路,走的并不是科班的路子。他早期做过设计工作,从事过广告行业,这些工作让他接触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另一种可贵的经验和财富,为他的艺术创作植入了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基因。
采访中,舒勇说:“艺术一定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你要尝试和时代、社会进行更多更好的互动。”万众瞩目的《丝路金桥》,正是蕴含了这样一种力量的作品。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语境,长28米、高6米、宽4米的“丝路金桥”,由2万块“长城砖”形状的人造树脂水晶砖砌成,色如琥珀。桥体“花香弥漫”,每块砖的内部熔铸丝绸制作的手工花,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几十个国家、近百座城市的“国花”或“市花”——寓意架设“沟通之桥”。这是舒勇站在全球化背景下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尝试。
迄今为止,《丝路金桥》先后亮相于米兰世博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哈萨克斯坦世博会、中非合作北京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符号,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面向世界开放合作的姿态和决心。
舒勇表示,未来将启动《丝路金桥》全球巡展计划,推动“丝路金桥”走向世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不同版本的“丝路金桥”景观雕塑。他说:“我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符号,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这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