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酒会当夜宾客众多,有些人是真行家,对刘野或喜爱或反感,站在画前总能从技法到生平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有些人比如我是真不懂,只会赞叹说“哇这幅画好......大啊”或者“这个色彩好......文艺啊”,然后蜂拥到据说拍卖价是天文数字的那幅齐白石画像前合影留念。
Prada 是洋气的,也是文艺的。在这个强调包容性和艺术化的时装行业里,懂与不懂都没人在意。去酒会,穿得好看才最重要。
这两年奢侈品与艺术的联谊越发紧密, La Prairie 邀请了年轻的瑞士艺术家 ManonWertenbroek ,举办了向传奇女性艺术家 Nikide Saint Phalle 致敬的展览——现场有新鲜的作品可以看,还可以在旁边享受蓝鱼子系列产品的呵护保养,算是相当超值的一个展览。
而不远处的Gucci ,就联合意大利艺术家 Maurizio Cattelan ,发起了名为“艺术家此在”的大型艺术展项目。上海本就有很好的艺术气氛,平日里爱在各大博物馆看展的年轻人本就不少,而这次的项目有着 Maurizio Cattelan 攒起来的诸多有趣艺术作品和装置,又有着 Gucci 的名号做金字招牌,假日里等待入场的队伍也长得像是在排那些网红甜品店。
Alessandro Michele 钟情现代和当代艺术,这对于如今的 Gucci 而言当然是好事。奢侈品不会平白无故地向艺术抛媚眼,能仰仗着“艺术”的庇荫,来达到让时装商品看起来没那么功利的目的,怎么算都是划算的买卖。
相较于有着诸多条条框框限制的古典艺术,现当代艺术有着近乎没脾气的包容性,它允许一切的揣测和一切的脑补,默认似是而非,也对所有的指鹿为马不予置评。
这使得现当代艺术完全就对了 Alessandro Michele 和 Gucci 的胃口,在秀场里,他有太多不着边际的想象,如果只以“印花”和“剪裁”作为描述的重点,那未免显得不够高级——于是哲学、诗歌、音乐、雕塑......现当代艺术轮番上阵,让每一根线头都师出有名,让每一颗纽扣都饱含深意。
你看,反正所有在奢侈品里无法理解的设计,都可以有现当代艺术来背书,好看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逼格被拔高才是最关键的事。
古典艺术就做不到——你冲着那幅《最后的晚餐》去乱评论一通,大概是要被骂死的。即便是 Louis Vuitton 把梵高、鲁本斯的画作印到包包上去,那也得仰仗当代艺术家 Jeff Koons 来中转。有了 Jeff Koons ,不管是懂还是不懂古典艺术的客人们,就有了可以随心所欲发表意见的权利。
这一招相当高明。
奢侈品终归是要做生意的,无论是拿现当代艺术来加持商品,还是索性直接把现当代艺术加工成商品,都是既能吸睛又赚吆喝的事儿。
而且现当代艺术大多夸张、醒目、充满个性,在视觉上具有极强的侵略性,很适合被用作铺天盖地的宣传物料,这远比请明星代言或者病毒式广告要更高级也更有效。
往回想想, LV 当年无论是找了村上隆还是请了草间弥生,都是相似的安排:他们都是一样的招摇,也都是一样的具有标志性风格,但同时他们的包容性足够好,波点可以与 Epi 和谐共处,而太阳花也能跟 Monogram 擦出火花。
事实上,对于现当代艺术家们而言,跟奢侈品合作也毫无疑问是他们相当乐意从事的事。奢侈品这些年一直在树立一个“高于生活”的概念——奢侈品商品们全都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又决不能是奢侈铺张的无价值浪费,所以这种早些年企图打造的“可以让生活更美好”的形象,在如今已经渐渐转换为“生活中需要存在的梦想”的定义。
这就与艺术有了相似之处,也让现当代艺术家们,有了可以尽情发挥创造力的舞台。
与奢侈品的合作,可以让不出名的艺术家有可能变得出名,也可以让很出名的艺术家变得更加出名,而且这种名利双收更像是一种认证的过程——能进入奢侈品牌们的法眼,这些现当代艺术家才算得上是“渐成大家”。这显然比跟洗衣粉花生米痔疮膏刷碗机合作要体面多了。
尽管时至今日,人们已经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艺术跨界时尚”案例失去了最初热情,可现当代艺术仍旧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奢侈品们寻求突破的最佳选择。必须是现当代艺术,因为它纵容奢侈品在设计商品时随心所欲,也包容顾客们在购买商品时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