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如果说什么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绝对可以在标准答案内。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不仅仅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还希望他们做一个有艺术情趣及审美追求的人。而除了少数天才外,艺术修养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本报记者王亚茹
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众所周知,博物馆里的历史,大多“藏”在其藏品中。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瓷器等,在闪耀美学光辉的同时,也是一段段岁月的见证。当它们经过岁月风烟,终有一天静静地停留在博物馆的某个地方并无数次地与观看它们的人面面相对时,它们带给观者的,除了历史外,还有艺术价值与美学思维的不断提炼与反复培养。这也是众多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参观的原因之一。
在一本名为《你应该读懂的100幅中国名画》的书中,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看一幅名画没有任何损失;可当你看完一幅名画后,才知道如果不看,损失会有多大。”作者的观点是:艺术教育与美学素养要从孩子起就开始培养。而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纪录片《文明》中有一段精彩的解说:即使处在这个充斥着电子图片和闪烁屏幕的狂躁时代,我们仍能在艺术中发现其他地方发现不了的,即以某种方式将我们与永恒而深刻的东西连接起来的喜悦之情。
培养艺术修养让孩子真情流露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家长会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和补习班,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好,有兴趣爱好,为将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然而,很多时候,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教育专家指出,目前很多家庭对孩子艺术修养的培养并不重视,他们眼里的艺术修养,仅仅是让孩子去学学音乐或者舞蹈,再不就是画几张画,就认为是拥有了艺术修养。实际上,这只是表面艺术。艺术修养并不是说去参与一下就能培养出来,而是需要用心、用行动去学习感受的。
所谓艺术修养,主要集中体现在思想、知识、情感、艺术4个方面。艺术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就要能让孩子感受到真实,并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出来。在进行一些基本艺术技能的培养中,家长也要做到艺术与人文的结合,可以多给孩子讲解一些艺术大师的故事、创作的过程、作品中如何融入了生活和情感。这样,孩子就能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真实反映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提升孩子善良指数及审美标准
艺术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对人有一种教育意义,能鼓舞人心。所以,通常的艺术都是阳面的。想要让孩子有艺术修养,就要提升孩子的善良指数。这样,就会在自己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反映出其真实的健康思想和内心。只有良好的品质,才能让孩子拥有艺术的基础,提升审美标准。同时,艺术是美的。有了真情和善良,并不一定就能发现美。因为善良的人也会把错误当成美。因此,提升孩子的审美标准也是锻炼艺术修养的因素之一。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一些美的意境,如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作品等,让其充分认识所接触到的东西,慢慢地体会和感受其内在与外在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粒“美”的种子。总有一天,就算这颗“种子”没有长成参天大树,它也会成为滋养孩子心灵的一方净土。
培养浓厚情趣增强辨识度
这里的情趣,是两个概念:一是情;一是趣。所谓的情,就是指孩子能发挥出来的感情度,如何把自己的感情发挥凝固到艺术作品中去。融入是一个概念,比如在绘画中,画家庭题材的作品,就能增强情。趣,是指孩子的童趣。这是本性的东西。在平时生活中,要让孩子尽量保持童真,不要打压他的童言及认识。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对艺术的辨识度,可以多带孩子到画展、音乐会或艺术展、博物馆等处,多让孩子接触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直接接触的过程,也能很好地加强孩子对艺术最直接的观感及辨识。